因为双语 教育更美


3DSC_0840_副本

作者简介:傅振华,2017年毕业参加工作,连续三年担任小学部低学段班主任工作,熟悉低龄儿童心理特点,从教以来兢兢业业,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努力成就每一个孩子。在教育系统举办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并被学校评选为2019年度“优秀教师”。



因为双语  教育更美

每一个人心中,都睡着一个美好的自我。每一个孩子心中,都睡着一个好孩子。作为小学低学段的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唤醒”——唤醒孩子们沉睡的自我,鼓励他们将最美好的自己尽情舒展开来......我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分享我的育人心得。

一、心态—蹲下来、沉住气

有段时间,我发现班里一个孩子总被任课老师批评,于是问他:“你让老师多夸夸么?” 小孩眨巴着眼睛,无辜又真诚地对我说:“想啊,但是老师,我管不住自己呀。”刚开始听到这种回答我会觉得是孩子狡辩,可是随着自己教学经验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孩子说的是实话。

小孩子就是这样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小朋友,很多行为的出现和情绪的爆发是不受控制的。但是理解不代表纵容,如何对他们加以帮扶和引导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我的经验是从心态上蹲下来,用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形成与孩子的共鸣。然后耐心帮扶,等待转变。比如我们班一个小姑娘李同学,难以适应住宿生活,只要查寝,她就像一条八爪鱼挂在你身上,哭哭啼啼编出各种理由要家长接,孩子妈妈在电话里气急败坏地训斥孩子,结果是越训斥越逆反。我也苦恼,住个校怎么就这么难?后来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得知,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居家作息极其不规律,导致难以适应住校生活。于是我和孩子父母商量先对她的电子产品进行戒断,周末居家也要保持住校的作息。知道她喜欢热闹,就给她重新安排宿舍,挑选了关系要好的小朋友作为室友。知道她是个小吃货,每次查寝只要表现稍好就奖励一颗糖果作为鼓励,实在思念家里,就用我的手机与妈妈视频聊天......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孩子的幸福感、归属感,转变其心灵的寄托。渐渐地,一学期过去了,二年级开学时孩子已经很少哭泣了,我又趁热打铁让她当了寝室长,小孩子干得很起劲,在管理寝室的过程中找到了住校的乐趣,那学期他们寝室还被评比为优秀宿舍。这样,不仅让孩子实现了个人价值,也让她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得到发掘。三年级再开学时,她已经可以坚持一周一接。

图片2

 

两年半的时间,蹲下来,沉住气,我见证了一个粘人爱哭鬼到优秀寝室长的蜕变。用孩子的角度看周围的环境,投其所好地加以引导,慢慢帮扶,也许就会收获一份惊喜。

二、语言—少道理,多幽默

教育语言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育人的质量,就像我们学校的名字“双语”,它不仅仅指的是融贯中西的教学语言,更体现着双语教师因材施教、童真童趣的育人语言。

低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易接受空泛的说教和大道理,所以我选择少讲道理,用幽默易接受的语言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例如我们班席同学,因为原生家庭的缺失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玻璃心,容不得批评这一类孩子在我们学校绝不是个例。那么,如何教育和引导好这类问题家庭孩子是我们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次,他和同学发生矛盾,又气又急,情绪失控难以冷静时我没有用更高的语调去压制他的声音,也没有空泛地搬出班规校纪,而是对他说“你就像一只大蜗牛,每天背着壳爬来爬去,一有问题就“嗖”得钻进去,今天又和哪个小动物打架了?”边说边捏他的痒痒肉。他咧着嘴笑,停止了哭泣。我接着说“总是背着壳多麻烦啊,全班数你个子最高,你得变身啊不如当个长颈鹿?他羞涩地低下了头。

蜗牛学生前进起来很费劲,但是自暴自弃却是分分钟的事每一次与同学发生冲突,我都耐心听他辩解,再笑着与他沟通,缓解他的焦虑,帮他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记不清楚和席同学有过多少次这样的谈笑,每次都是哭哭啼啼开始,笑呵呵结束。我努力为他营造其原生家庭所缺失的温暖、快乐与尊重,经过一次次地试错与磨合,他逐渐找到了和他人相处的正确方式,矛盾变少了,性格也自信、坚强起来,现在他已经是我们班能独当一面的体育委员了。

在班级里,我常用幽默的语言点出学生的缺点。比如遇到作业拖拉的学生我会“别都完成任务变蝴蝶了,还有几只毛毛虫在那里趴着不动呢。”遇到上课不听讲的孩子,我会问他们“你那里信号是不是不太好?要不要站到桌子上接收一下?”同学们听完一般都是哈哈一笑,然后羞着脸赶紧改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最明亮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以玩笑的口吻和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既能保护儿童脆弱的自尊心,又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比单纯地说教可能更有效果。

三、行动—多表扬、勤示范。

表扬如春风,能唤醒儿童心中上进的种子,表扬如船桅能调度儿童前进的方向。课堂上孩子走神或做小动作时,你的一句“瞧,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啊!”这样善意的表扬,不仅能把他从走神的状态中迅速拉回,还能使其坐得更加挺拔。类似这样时机巧妙、恰到好处的表扬不仅能让孩子迅速自主纠正错误,还能提升他对老师的认同感。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孩子更是如此。你用充足的肯定去浇灌,他就会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

在低龄儿童探索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做错事是难免的,但更多时候,他们的错误来自于不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因此,并不是事事都要给他讲道理有时身体力行的示范与帮扶,是一种更有力量的语言

例如我们班的冒失鬼,每天下课都在走廊里横冲直撞。一次课间疯闹时把墙上的小贴片撞掉了,还把自己撞得泪眼汪汪,对于这种惯犯,我知道批评已经没有效果,于是我没有责备,反而带着他蹲在墙一起修理起来,我扯胶带,他拿剪刀剪断,一个课间,师生合作,一点点修补最后,我奖励他一颗小星星,我说“你能亲手修补自己的错误,非常棒,本来是要给你两颗星的,但是因为你的过失所以扣你一颗星。孩子惊喜的看着我,原本低落的眼神中放出光芒,接下的几天果然稳当了很多。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被养成熊的孩子。很多大人对儿童的习惯标准有种错误的期待,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然会变得知书达理,或者只要给孩子提到过,他就会做出改变。其实习惯不会自然形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就像学习课本知识,需要老师的亲身示范,更需要常常练习,常常纠正。图片5

 

有些孩子生活习惯差,不会整理东西,我就利用查寝时间给孩子做示范,教他们如何整理。有些学生不爱干净,臭袜子穿了一天又一天,我就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洗衣服。为了让他们好好写字,我曾经自己出字帖,陪他们一起练字......言传身教,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与他们同在,借助模仿的力量引导学生发现更好的自我。

四、技法—细规则、巧融合。

低年龄段的小孩很容易给人“小迷糊”的感觉,布置任务时,不是自动屏蔽就是乱嗡嗡。因此,如何提升孩子的执行力,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的技巧是把规则讲细致,变得简单易操作。比如站队时,与其高声叫喊“立正,快站好!”不如进行10秒倒计时。大扫除时,让学生凭自觉打扫一定很糟,不如进行学队承包责任制,六组负责六个区域,比赛竞争看那一组打扫得最干净。整理柜子时,全班齐动员会发生踩踏碰撞,不如比一比哪组坐得端正,哪组先整理。为进一步加强规则意识,我们班还设立了“学队积分榜”,细分为学习、卫生、纪律、路队、唱歌、助人和值日等7个方面,日常生活中,我会对表现优异的孩子随时表扬积累小组分数,一周一评比,获胜小组可以领取小星星,星星多少决定了期末奖品的数量。小组成员共享奖励与荣誉,所有奖励属于集体而不针对个人,这样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此,在班里经常能听到哪位同学因为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为小组学习加一分,哪位同学因为桌兜干净为小组卫生加一分。用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把学队中的6个孩子融合成为一根绳,6个人同进退、共荣辱。也就实现了班级管理化零为整的优化目标,相当于由原来的管理36名学生变为管理6名学生,极大地解放了班主任的双手。图片6



小学教育是在帮孩子系好第一粒扣子。在细节的浸润中,为学生打下身体、知识和精神的底子。双语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资源。我坚信,在双语中成长的学生是幸运的,在双语中耕耘的老师是幸福的,在双语中孕育的教育是最美的。


编排:李靖

审核:李现山